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

CITY MOBILIZATION 深圳香港雙城雙年展/城市動員

第三屆深圳香港城市/建築雙城雙年展在深圳市民廣場舉行,展覽主題為「城市動員」,展覽作品又分為六大章節:「在南方」、「漁農考」、「造城熱」、「重返街頭」、「遊樂場」及「未來城」。這次的雙年展共邀約了來自世界各地67位建築師和藝術家參展,作品主要以大型臨時建築和裝置為主,強調藝術性、趣味性和參與性,如仿昆蟲築巢方法創作的作品「繭」、「沙籠」等,體現出平民化和國際化的風格。


其實,如果你去過深圳並且真正體會到深圳的多元化,那你一定也會發覺香港與深圳的「同城化」,雖然兩城的生活水平依然有落差,但是兩城極力把其「未來發展」放在同一塊大框架中去建構,而這次雙年展亦是這兩個城市「同城化」的過程之一,雙年展不是純粹的建築展覽,它是一個探求理想城市的提問。這次展覽除了建築物和裝置作品等硬體展出之外,也有多項大型研討會、座談會以及工作坊,其中一項是由建築師Rem Koolhass以及策展人Hans Ulrich Obrist主持長達八小時的「馬拉松對話」活動,採訪來自中國不同地區、不同領域(如藝術、建築、設計、音樂等)的20多位菁英人士,藉此關注城市的持續發展、農村的危機等問題。


相比之前兩屆, 這屆的作品較「平民化」,如建築師Ball和Nogues的「可以穿的建築」,其建築在展覽的過程中會因觀眾拿取懸掛物而改變懸掛的重量,從而改變形態;「蹦樂」是參展人陳箴獻給戰爭中的兒童的一個作品;來自法國的建築事務所Bureau des mesarchitectures的「雙喜」是一個改造成兩個鞦韆的紅色看板,觀眾可俯瞰市民中心廣場;Alliance Architecture & Intox Design以深圳的路邊攤為發想,設計了一台名為「路邊攤文化:深圳的軟城市文化」的路邊攤販車;開放建築事務所的「紅線公園」,他們把冷冰冰的社區圍牆改造成線性公園系統;中國建築師政純辦的「素器」作品,利用豆腐作為材料,以建築物的形式,詮釋了關於歷史性倒退的概念,延伸出從桔退直至崩潰的社會過程。而建築作品部分有來自台灣的弱@建築團隊所設計的「繭」,此建築架構主要由竹子混合基地中的泥土編織而成,建築師希望在煩亂的都市裡,營造一個構造美學與空間場域間的至靜氛圍。


另外,這次的雙年展將建築作品延伸至文學想像,特別策劃「漫遊:建築體驗與文學想像」項目,邀請九位來自中、港、台的作家走訪九個不同的當代建築,並分別創作相關小說,虛構人與建築的故事,其後找來導演朱文拍成短片,成為一種建築物與影像、小說的對話,給我們多重角度去思考建築的多面性。儘管雙年展是一個學術性、專業性的展覽,但是這次他們以創新、幽默的角度去思考整個城市的思想以及城市的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